(相关资料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凡)近日,《什么是世界遗产》公开课开讲,这也是“世界遗产公开课”的第一讲。国内相关领域12位专家将通过14次公开课,提升公众对云南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提升遗产地影响力、美誉度,促进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播、交流和发展。

本次公开课由世界遗产保护联盟(云南)、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主办,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云南旅游图书馆承办。首节公开课上,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创会会长连芳围绕“什么是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在云南”“云南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云南世界遗产与旅游”等进行分享。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至今年3月,包括故宫、莫高窟、泰山等在内,中国共有56项世界遗产,其中38项文化遗产、14项自然遗产、4项双遗产,仅次于拥有58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二。

作为世界遗产大省,云南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保护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之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5项世界遗产,占中国总数量约1/10。今年9月,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举行,中国2022年提名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将在大会上审议。

接下来,古生物学家侯先光、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方兵、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邹怡情等专家、学者将在每周二晚的公开课进行分享,让更多人认识世界遗产,认识云南的世界遗产。

多年来,我国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蒙睿说,云南省正在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是否能依托区位优势,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世界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构建区域性世界遗产共同体,共同打造面向全球、有吸引力的世界级目的地。

公开课期间,相关遗产地专家、负责人和旅游协会、旅行社、导游协会负责人也将参与讨论,助力推动遗产地旅游转化,让云南人乃至全国游客真正有渠道去遗产地旅游,体验云南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并引发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和认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