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宋玉雯 通讯员 李晓伟
4月14日上午,邹平市召开“滨州市旅游品质提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邹平市专场,近年来,邹平市吹响文旅融合发展的号角,启动鹤伴山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北部开放式黄河生态休憩区,重点推进实施鹤伴山景区功能提升工程,举办了“沿着黄河去码头”“醉美台子”“遇见西董”等丰富多彩的文旅节庆活动,擦亮了“山水邹平”的文旅品牌。今天召开“实施文旅消费提振行动,推进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格局”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到邹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张欣女士,邹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绍鹏先生,邹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立祥先生,邹平城投集团副总、纪委书记王磊先生,向大家介绍邹平市旅游品质提升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邹平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东距工业重镇淄博30公里,西接省会济南70公里,济青高速、济高高速各设2个出入口,到济南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济青高铁横穿邹平南部山区,邹平站被誉为济青高铁全线唯一一个穿越旅游景区的最美车站,15分钟到济南、1小时到青岛、2.5小时到北京、4小时到上海的高铁圈已经形成。
邹平的美,美在风光,山水养眼。北部黄河蜿蜒22公里,拥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第一险工梯子坝;南部山区面积300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山头328个、“三大九十六小”99条山峪;国家级森林公园鹤伴山、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樱花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南山北水”的生态格局,让邹平成为一处生态绿地、养眼宝地。
邹平的美,美在厚重,历史养性。邹平夏朝立邹侯国,西汉置县,是齐鲁上九县之一;拥有丁公遗址、鲍家遗址、古城遗址、大商遗址、梁邹故城遗址等80余处古文化遗址,累计出土文物数千件;1991年发现龙山文化遗址,把中国文字历史向前推进了800年。厚重的历史底蕴,让邹平成为一座独具气质、修身养性的城市。
邹平的美,美在智慧,人文养心。战国思想家陈仲子、口传《尚书》的伏生、魏晋数学家刘徽都是邹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在邹平读书成长,孕育出“先忧后乐”的思想,近代大儒梁漱溟在邹平进行7年乡村建设运动,成为近代乡村振兴起源地。人杰地灵的“智者智城”,赋予邹平独特的文化气质、养心底蕴。
近年来,邹平市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文化向善向上”工程,以山水禀赋为依托,深入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不断壮大文旅产业,实现旅游品质“四化”提升。
推动全域旅游精准化发展。高标准启动《南部山区保护性利用规划》等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域旅游发展定位,“南山北水”全域旅游框架初步成型。南山方面,重点推进鹤伴山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实施“一路一桥一隧道”、鹤伴山景区功能提升等工程,白云涧民宿创成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南部山区休闲“会客厅”功能逐步完善。北水方面,依托黄河梯子坝、十里水果长廊等,创成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3A级景区创建,打造开放式黄河生态休憩区,北部沿黄生态旅游经济带加速起势。
推动旅游资源专业化运营。邹平现有3A级景区5处、2A级景区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红色研学基地2处,去年国有文旅公司实体化运行,全面整合国有景区和文旅资源,积极探索适宜邹平实际的运行模式。目前,正紧张筹备国有景区免费对滨州市民开放工作,邹平的旅游将让老百姓看到实在的变化。
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保护。邹平现有县级及以上非遗项目122项,其中,酸浆豆腐、纸皮包子、老苗粗布、台子火烧、段桥丸子等15项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非遗工坊发展至9家。省级非遗项目酸浆豆腐传承600年,在南部山区的酸浆豆腐传习所,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酸浆豆腐”的制作过程,品尝地道的“豆腐宴”。黄河岸边的台子火烧,已成为沿黄旅游的必点美食,近年来,一些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并将台子火烧带向了全省全国。
推动旅游品牌精品化打造。一方面,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连续举办3届全国自行车精英赛、3届半程国际马拉松等“沿着黄河去码头”系列赛事,其中,全国自行车精英赛线路入选了“十一黄金周山东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目前,邹平正统筹优势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整体规划,加快打造红色文化3日游、文脉探寻2日游、绿色休闲2日游、黄河文化2日游等4条精品线路,进一步丰富旅游场景、提升旅游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文旅节庆品牌。中国范公读书文化节、中国伏生诗会已分别连续举办12届、5届,范公、伏生两张文化名片更加响亮。抢抓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包装了长山山药、西董小米、黄河蜜梨、台子无花果、张高水杏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叫响了水杏采摘节、台子海棠花节、孙镇梨花节、黄河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旅游品牌塑造“四大攻坚行动”,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品质提升,不断提高群众和游客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