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刘思蔚在位于广西桂林的工作室内创作。
醒狮机车头盔、舞龙家居服、立体虎头胸针……这些是广西桂林一个团队设计的文创产品,因为创新性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逐渐受到消费者热捧。刘思蔚、蒙扬文、何继良这三个有着不同经历的年轻人是团队的主要成员。
【资料图】
壮族姑娘刘思蔚的家乡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母亲是当地有名的裁缝。受母亲影响,她从小就爱用布料做些挂件和小布偶。2007年大学毕业后,专修美术设计的刘思蔚与丈夫蒙扬文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服装店,闲暇之余,刘思蔚会做一些具有民族风格的小挂件放在店里售卖。
广西桂林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山水景观,这些都成了刘思蔚设计产品的灵感来源。此外,她大胆创新,在文创产品中加入醒狮、舞龙、中式流苏、盘扣等非遗元素,让产品有了更多的“民族味道”。
2019年底,擅长设计和生产的刘思蔚、蒙扬文夫妻俩遇到了何继良。拥有丰富互联网销售经验的何继良对刘思蔚的创意和产品十分认可,他们决定创立品牌,一起创业。2021年,一款舞龙元素的手机包成了他们网店的爆品,随后他们又开发出更多受欢迎的新“国潮”作品。销量的暴增也对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蒙扬文在广西多地招募了200多名农村妇女,并把她们培养成绣娘,带动她们在家门口就业。
“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不能只存在于博物馆,要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刘思蔚说,新“国潮”产品将会是他们的主攻方向,未来她和团队会继续努力。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5日,刘思蔚在位于广西桂林的工作室内创作。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4月25日,刘思蔚在位于广西桂林的工作室内创作。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4月25日,刘思蔚在位于广西桂林的工作室内选择创作用的针线。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5日,刘思蔚(右)在位于广西桂林的一处生产车间指导工作人员缝制产品。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5日,刘思蔚(右)在位于广西桂林的工作室与样品生产团队的工作人员交流。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5日,刘思蔚(右)在位于广西桂林的一处生产车间与母亲一起研究新产品。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6日,何继良(左)与蒙扬文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处生产车间讨论如何改进生产工艺。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6日,蒙扬文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处生产车间检验产品。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6日,蒙扬文(中)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处生产车间给绣娘指导缝制技术。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6日,何继良(中)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处民居带领拍摄团队为新产品的宣发进行创作。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何继良(右三)与团队的生产人员在广西桂林的一处生产车间交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何继良(左)在广西桂林的工作室与直播销售团队的工作人员交流(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4月25日,直播团队的成员在位于广西桂林的工作室内通过互联网展示文创产品。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4月26日,绣娘在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处生产车间赶制产品。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4月26日,绣娘在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处生产车间赶制产品。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