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日前发布了2023年第1号预警:警惕“培训贷”陷阱。
从近期媒体报道来看,“培训贷”骗局时有发生,且呈上升态势。个别不良培训类机构以只要报名参加培训课程就提供兼职与就业机会、学费可以分期付款等承诺,诱导学生在网络贷款平台进行借贷。但课程开始后,学生并未得到机构承诺的兼职或就业机会,而且面临退费困难和高利贷风险。
【资料图】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在校学生,务必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不要轻信培训机构所谓“边学边赚钱”“先学后付”等诱惑贷款的承诺,不要在陌生网络平台注册信息、转账汇款及办理贷款等,求职期间注意甄别招聘信息与公司资质,如遇搞不清、拿不准的情况,请及时与学校、家长沟通,理性判断,谨慎选择,避免落入“培训贷”陷阱。
多方合力破除大学生培训贷骗局
据《工人日报》报道,毕业近一年,小张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背上了贷款,每月还贷1200元,至今尚未还清。调查发现,身陷培训贷骗局的求职者远不止小张一人。一些机构以“包就业”“拿高薪”“找不到工作就退费”为噱头,诱导求职者向贷款机构借贷,用于参加岗前培训,不少求职者因急于找到工作而落入圈套。
毕业生求职不成反而背上沉重的培训贷,岂非现代版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此黑色幽默,让人心生愤怒,背后是不法分子将刚出校园、急于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当成“韭菜”肆意收割。在就业形势本就较为严峻的当下,还不时有机构设置陷阱为大学生就业制造障碍,着实令人意难平。这些“坑”如果没有多方合力来填平,就会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中招。
“包就业”“拿高薪”等噱头确实诱惑不小,“找不到工作就退费”的话术也容易让社会经验并不丰富的大学毕业生放松警惕。可是,只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擦亮眼睛、学校及时做好就业指导、相关职能部门严厉打击治理、社会媒体大力推广防骗宣传,再高明的骗局也难以轻易得逞。
鉴于初出校门的毕业生社会阅历欠缺,且他们的求职心态普遍焦虑,高校在就业指导上应更有针对性。除了组织招聘会、分享发布求职信息、指导简历填写等常规举措,在帮助毕业生摆正求职心态、缓解就业焦虑情绪和提高防骗意识上也要拿出实在行动,如举办求职经验分享交流会、开设防骗小课堂等,让广大毕业生拥有从容的求职心态和识破骗局的火眼金睛。
培训贷陷阱持续存在,说明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在打击治理上还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主动加大对贷款培训业务的审核力度,对于可能存在培训贷陷阱的合同要进行重点监管,最大限度将骗局扼杀在萌芽阶段;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暴露的培训贷骗局,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治理,唯有出重拳才能形成足够威慑,斩断不法分子继续套路大学毕业生的念头。同时,对于上当受骗大学生权益的维护,如贷款合同终止、被骗款项追回等,要开通“绿色通道”,以免尚未就业的他们深陷泥沼、无力抽身。
治理培训贷套路,三分靠打,七分靠防。全社会尤其是权威媒体,要大力做好防骗宣传工作,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不法分子的常见伎俩、培训贷的常用话术、培训贷骗局的严重后果以及上当受骗后的维权方式等公之于众。一旦形成培训贷人人喊打、培训贷陷阱人人能防、培训贷骗局人人能破的大环境,培训贷的不法业务自然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来源:中国搜索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
编辑:高 茵
校对:王亚群
监制:郎荐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