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章村,是一座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年轻”村落,是一座偏安一隅,四面环山的盆谷地貌的村庄。它位于德化县桂阳乡东北部,在银瓶岐脚下,全村有安章、下不老、大地等几个自然村落,村中盛产松、杉、油茶、毛竹等林木资源,还种有桃、李、柿等水果。这里有干净的河道,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青山绿水,蝉鸣鸟叫,无处不透露着安章村是一个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
(资料图片)
留住乡愁的形态
“我们村的传统建筑基本上以原始干栏式建筑为主,就地取材,墙体以木板壁、竹篱夹板为主,在竹篱两侧抹上白灰,屋顶覆黑瓦。既经济简便,冬暖夏凉,又十分耐用。”82岁的安章村老人杨才权说。
安章村的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保留完整,传统资源丰富,2020年3月,入选为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像村子中的长兴堂、隆山堂等都有着“燕尾脊”和“美人靠”等明显的闽南古厝建筑风格。这些传统建筑的保留都承载着外出游子乡愁文化记忆。
同时,村里至今仍保留“闹元宵”、提线木偶戏表演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廿三日,九月十五、十六日,村民穿上节日盛装举行庙会,抬佛游乡。村民集于安德宫焚香叩拜,虔诚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1875年,下路洋始创办线戏(木偶戏)‘辉煌班’,演出的曲目《张公艺》《杨景把三关》和《杨家将》等精彩绝伦,传承至今。”村民杨厚尧说。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会进行演出,在锣鼓喧嚣声中,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木偶在技艺高超的师傅操纵下先后登台亮相,场面热闹隆重。
村里除了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保留完整外,也有丰富的历史传统和生态资源。全村辖区内共有红豆杉、红枫等古树名木16株,通往水口久住村石阶古道15公里,寨墙遗址3处等。这些树木、遗址、古道等的修缮保护,是保存凝固的历史,留下记忆的乡愁。
展现美丽的样貌
来到安章村,放眼望去,村庄就坐落在四面环山的盆地里,东西一条公路向两侧延伸,四周青山环绕,富有层次和空间感,像是一处世外桃源。
“现在,年轻人都到大城市里读书工作,村里冷清了不少,但随着这些年的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感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小山村逐渐热闹起来。”安章村委会副主任杨厚德说道。借着安章村被评上省级传统村落机会,村里努力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加上村民、乡贤和企业捐资,投入200多万进行环境整治。对村民的居住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包括整村108座旱厕改造、100多盏太阳能路灯安装、10余处微景观打造、在公路沿线、房前屋后播撒波斯菊籽等景观花种20亩等。
2022年,村里还种了6亩观赏性荷花,通过“量身定做”打造夏日“微景观”,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美丽蝶变”。趁着周末,总有一些游客在此拍照。同时,安章村投入100万元修缮补助资金对村内8处破损的传统建筑“修旧如旧”。
延续家风的传承
安章村虽历史渊源不长、人口不多,但在近十多年来,家家户户都重视子女的教育,注重人才培养,已有100多名学子走出山城,在不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了远近皆知的“人才村”和“文化村”。
“也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大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1984年,我们村投入5.8万元,建成了全乡第一个三层砖混结构教学、宿舍综合楼‘华章楼’,当时在校生达100多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这是一切希望的开始。”据村里的老年协会会长杨才全说道。同时,从九几年开始,村里设立了奖学助学金,并把尊师重教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家风,并一直延续至今。
“这些菜很丰盛,七菜一汤,荤素搭配均匀,很符合老年人口味。”一群老人围坐在餐桌有说有笑。这些爱心午餐的费用都是由本村外出的乡贤企业家捐助的,年轻人都在外打拼,村里只剩下老年人了,他们的捐助寄托着浓浓的乡愁,也是他们在遥远的“彼岸”能为家乡所做的力所能及之事。现在,每逢端午、重阳佳节,村里都会邀请老人到大宗祠一起吃爱心午餐,开展爱心义诊为老人们免费体检,同时把开展情况发到微信乡亲群里,让外出游子看到自家老人颐养天年的样子,抚慰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村子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他们又反过来反哺村子。这是家风的传承,也是乡愁的延续。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维系着游子最为浓郁的“乡愁”。它属于当下,更重在未来。接下来,安章村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融入我县“三大战略”发展布局,走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道路,深挖乡土文化,延续家风学风传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留住记忆的乡愁。(吴有森 陈奕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