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用脚步丈量乡村,用青春助力振兴。暑假期间,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建“语言景观建设与海外传播”团队,赴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沉浸式感知中国乡村振兴新面貌,在海外传播中国乡村振兴经验,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尝试建构起留学生全程参与的“调研社情-建设实践-海外传播”的文化体验和培养模式。

潜心调研,让门楼镇语言景观“尽收眼底”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鲁东大学的同学们共调研村庄42座,收集照片素材688张,发放调查问卷357份,访谈村干部及村民40余位。按照内容及其功能的不同,门楼镇语言景观建设可分为:村风村约、政策宣传、警示语、广告牌、指示牌等种类。按照载体的不同,门楼镇的语言景观可分为:景观石、亚克力板、喷绘布、横幅等种类。通过对收集资料的深入分析与总结,门楼镇各村的语言景观存在时效性差、内容不规范、字体不规范、缺乏观赏性等问题,而影响乡村语言景观建设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水平、村民受教育程度、村民重视程度、年龄梯队等。

精心设计,让门楼镇语言景观“焕发新颜”

通过前期调研总结,鲁东大学的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凝炼了乡村语言景观的建设方案,即乡村语言景观的建设,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描述,运用规范的字体和表现方式,同时融入乡村的历史文化背景,真正体现乡村特色。实践团队最终选取了西马疃村作为语言景观设计改造的对象,通过走访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产业结构和村民的审美喜好等,创作了具有浓厚乡村特色的“村风村约文化墙”“西瓜节文化墙”“党政文化墙”,生动表达了村民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望,以及永远跟党走的爱党爱国情怀,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肯定。

学生集体创作的文化墙

海外传播,让门楼镇语言景观“扬名海外”

鲁东大学实践团队由国际学生和国内学生两部分构成,留学生全程参与了调研、设计、创作、总结、宣传等各个环节,通过走进中国乡村进行语言景观调研,既了解到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中国乡村文化,同时又对学习汉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留学生们纷纷通过个人海外自媒体账号,发布本次语言景观改造成果,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张文斌、徐晨峰)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